最近看了一本關於小孩睡眠的書,很妙。
裡頭提到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安娜‧佛洛依德的觀點:睡覺不僅是脫離白天的事務,也是生理上與父母分離。
「睡覺是生理上與父母分離」,難怪小嬰兒都要睡不睡,而大一點之後則是該睡不睡,每到入寢時間就在那邊拖(我說我家兩隻),原來都是因為不想與父母分離。
書中把小孩的睡眠依照年齡分成六個時期,咪哈跟多嘿現在都屬於二到四歲:睡眠穩定期,這個階段的小孩除了不想與父母分離之外,還多了一項不想睡覺的原因,就是還想繼續玩所以捨不得睡!沒錯就是這樣!
每天晚上關燈道晚安之後,咪哈就會扒著我不讓我離開她的床,好不容易把咪哈從我身上抖落之後,關上門,就聽到多嘿大聲說:「姊姊來我床上玩吧!」接著裡面就會傳出嬉鬧聲,直到聲音自動漸弱或者我進去罵人。
但整體來說他們倆睡覺算非常乖,因為他們很早就自己睡在小孩房,半夜也不太會醒來找人,是十分獨立的小孩。另外,書裡強調很多次的睡前儀式,我超慶幸我們家不知不覺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睡眠儀式,每天晚上時間到了咪哈多嘿就會問:「可以吃益生菌了嗎?」益生菌吃完接著媽媽講故事,講完故事爸爸擦精油,關燈後跟爸爸媽媽親親抱抱,睡覺。
睡前儀式真的能減輕爸媽的負擔,一旦儀式培養起來,大部分的日子只要照著儀式走就都可以順利讓小孩入睡。
除了睡眠之外,書中對於爸媽的情緒也著墨不少。咪哈即將進入的「四到六歲:睡眠常態期」這一章提到小孩若沒有做完該做的事,未必是不願意、唱反調或者挑釁,有時候跟適應不良也有關係,尤其是剛上小學或剛上幼兒園的小孩。作者很細膩地兼顧家長跟小孩的立場,提出實用的改善方式讓家長參考。
讀完之後我感觸很深,父母為了要讓小孩獨立真是費盡心思,打從一開始想方設法讓小孩睡覺,到兒童少年時期賺錢讓小孩學習各種知識才藝技能,甚至學業結束後的出路……全都費心鋪陳。
你想想,有人用幾十年的愛、金錢與行動付出一切努力,都是為了讓你離開他去過自己的happy生活,世界上就是有這麼怪的事情。
雖說事情未必總是順利,很多時候爸媽用心鋪陳所有,卻在最後放不了手,一切便枉然,但至少在小孩還小的時候,他們確實是用盡氣力養活與栽培孩子。
不管怎樣,所有爸媽在育兒這條路上都值得溫暖的協助。這真的是一本針對「嬰幼兒睡眠與心理發展」相當全面性探討的書,而且很好讀。裡面傳授的方法都是臨床實戰經驗的心血結晶,很感謝兩位作者寫出這本《0-6歲好眠全指南》,貢獻無數不知道多久沒有睡好的爸爸媽媽。
祝福每個寶寶都是好睡寶寶,套句書封slogan:搞定小孩子,爸媽好日子!
《0-6歲好眠全指南》
作者: 吳家碩、王佑筠(皆為臨床心理師)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72755
請追蹤雅晴的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yachingyang/